当前位置 >> 首页 » 文化园地

一个公证人的马拉松

时间:2015-03-20 [ ] 浏览次数: [ 打印 ] [ 关闭 ] [ 收藏 ]

 

    今年315日早上730分,随着一声枪响,“2015无锡国际马拉松赛”拉开了帷幕。这已经是我第三次与“马拉松”牵手,首马是2013年的“杭州国际马拉松“,虽然赛前我以每天平均10公里的运动量坚持跑了两个月,但毕竟没连续跑过40公里以上,心里难免忐忑,本来以为会坚持不到终点,没想到最后竟以5小时07分跑完全程,内心喜悦,自不用说。第二次是2014年的”厦门国际马拉松“,发挥很差,花了5小时15分钟,心里十分沮丧,连奖牌都懒得在QQ和微博上晒了。而第三次”锡马“之前,因种种事务,我练习很少,跑前一个月的总量不过四五十公里,但是这一次,在自己的家门口,最后我以全程4小时42分钟的个人最佳成绩完成了比赛,内心非常地激动。能跑进5个小时,拿到一个自己意料不到的成绩,兴奋之至不言而喻,于是到处炫奖牌、炫照片、炫成绩,以致在我赛后的第三天,同事小丁大为感慨:你说了多少次马拉松了?!我毫无惭色:我就是开心!我就是骄傲!

    无锡的这次马拉松大赛办得非常成功,其中自然少不了组委会的精心安排、志愿者的无私奉献,以及无锡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。无锡马拉松路线安排非常合理,无锡的半程马拉松在13公里处就开始分流到另一赛道,这样就减轻了全马赛道人员承受的压力和补给供给的压力。不像之前参加过的另一个比赛,其半程马拉松到20公里处才开始分流,也就是说,前20公里半马和全马选手密度很高,选手领取补给还需要排队等候。而这一次的补给,正如媒体所述:在无锡全马后期,几乎一公里一个补给点,对于累得像跑“狗拉松”的选手们而言非常贴心。此外,与其说“选手”,不如说“抢手”,因为这次无锡马拉松赛的报名还是蛮吃力的,名额有限,人员无限,大家争先恐后地拼网速、卖人品才有机会抢到名额,这哪里是被“选”出来的?明明都是自己“抢”出来的嘛。所以笔者以为自称“选手”未免不属实,自称“抢手”才差不多,由此也可以看出现代人的健身意识和对“马拉松”的喜爱程度。“锡马”的志愿者们也很给力,他们为大家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保障服务,包括补给、医疗、“号子”等,沿途的加油声不绝于耳。本次锡马赛道设计得也非常美,某篇报道这样描述:“整条赛道是一条融江南春色与现代化城市建筑为一体的美丽赛道,一路风光美如画卷,犹如‘人在画中跑’”。当天恰有微雨,在十里长堤处,组委会还安排了数个美丽的江南女子,穿着旗袍撑着油纸伞在桥上看风景,一下子就把好多选手吸引离开赛道,跑上去围观、拍照了。锡马的奖牌设计也是别出心裁,整块奖牌沉甸甸的极有质感,银色镂空,嵌着一个无锡的首字母W,远看像一捧火,近看像一只振翅欲飞的凤凰。

    锡马跑完,周边城市也没有全马赛了,所以我的“马拉松”也算告一段落。屡有同学朋友问我,参加马拉松需要准备多长时间,我说首马花了二个多月,大家都觉得很吃惊。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好吃惊的,42公里195听起来有点骇人,世界上第一个跑马拉松的人跑完就挂了,但现代版的马拉松已经被安排得很人性化,比如比赛都是安排在冬季,沿途少不了医疗保障的,一路上遍布补给点。从选手们五彩缤纷、花样别出的衣着打扮来看,我们的马拉松不乏全民狂欢的味道。当然,作为一只马拉松菜鸟,笔者以为除了各类保障措施,要完成像马拉松这类长时间、长距离运动还要做到三点:跑前热身、跑后放松、跑的时候慢慢跑、不要停。

作为一个公证人,全程跑完马拉松,当然不是我的主要目的,多少时间内跑完马拉松,更不是我的重心所在。马拉松不过是一个契机,一个动力,让我在平时的时候也注重运动、注重健康,让自己更有精力、更有活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,更有激情地享受生活。而在我处,在处领导的影响下,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视运动和健康,我们每年都会自发地组织爬山、徒步等活动,感受无锡的钟灵,感受湖滨的毓秀。     陆凌燕/

 

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

责编:无锡市锡城公证处